慢性疼痛不是你想的那樣:如何用營養與生活讓身體「滅火」?

🌧️ 那種說不出的痛,很多人都懂
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?每天醒來,哪裡都不算嚴重,但哪裡都「有點痛」:肩膀、腰、膝蓋,甚至連睡眠也被干擾。這不是「太貴氣」或「太敏感」,而是現代人越來越常見的問題:慢性疼痛。
全球約有 20% 的人 正在與慢性疼痛共處。這種痛不會立刻奪走生命,卻會一點一滴奪走生活品質,影響睡眠、專注力、甚至情緒。醫學界稱疼痛是「第五生命徵象」,與呼吸、心跳、血壓、體溫並列。但不同於血壓能測、體溫能量,疼痛只有病人自己知道那種刻骨銘心。也因此,它常被忽略。
🩺 慢性疼痛,是身體長期在「發炎求救」

慢性疼痛不像急性疼痛那樣因受傷或手術引起,它往往和神經發炎、免疫失衡有關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將慢性疼痛視為一種疾病,因為它牽涉到腦部結構改變、神經過度敏感、免疫系統長期被啟動等問題。
從飲食與營養入手,改善慢性發炎,是疼痛管理的重要關鍵之一
🍞 飲食與疼痛的關聯:
2014 年發表於 PM&R Journal 的研究指出,慢性疼痛患者的飲食中,常含較多精製碳水、高糖、高脂肪,卻缺乏蔬果、纖維、維生素D、鎂等營養素。
這樣的飲食習慣,讓身體長期處於「低度發炎」狀態。就像是一團不滅的小火,慢慢燒壞神經與血管。相反地,抗發炎飲食 可以幫助這團火慢慢熄滅,讓身體從「一直在痛」的模式,轉向「開始修復」。
Omega-3 (深海魚油):從海洋來的抗發炎使者
魚油中的 Omega-3 脂肪酸(EPA、DHA)能抑制促發炎物質(如 TNF-α、IL-6)的生成,並促進抗發炎物質(resolvins、protectins)的形成。
📚 國際研究亮點:
- J Orthop Surg Res(2023):
Effect of omega-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uppleme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: a meta-analysis
Omega-3 補充可改善骨關節炎的疼痛與活動力
- Frontiers in Nutrition(2022):
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on the Putative Causal Effects of Omega-3 Fatty Acids on Low Back Pain
魚油使用者的慢性下背痛風險下降,顯示潛在保護效果
北極熊媽媽小叮嚀:
每週吃 2–3 次深海魚(如鯖魚、鮭魚、鱈魚),或高品質魚油補充品,都是幫身體「從發炎轉為平衡」的好方式。
花青素:大自然的紫色抗氧化能量
花青素(Anthocyanins)存在於藍莓、黑豆、紫葡萄、紫高麗菜等深色植物中,是強效的天然抗氧化劑,可中和自由基、減少氧化壓力與細胞發炎。
📚 研究亮點:
- J Nutr(2013):
Anti-inflammatory effect of purified dietary anthocyanin in adul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: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
每日補充 320 mg 花青素 24 週,可降低 hs-CRP、IL-1β 等發炎指標 - PubMed(2024, PMID: 38272574):
Effects of purified anthocyanins supplementation on serum concentra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
綜合分析顯示,花青素能顯著降低 CRP、TNF-α,對代謝疾病與慢性低度發炎具有正向影響
北極熊媽媽提醒:
花青素不是止痛藥,但它幫助身體恢復「抗氧化、抗發炎」的自然平衡。當發炎減少,疼痛也就能慢慢變得溫柔一點。
🌈 慢性疼痛管理 5 原則
- 🥦 每餐一半蔬果: 多選深色蔬菜與莓果,補足抗氧化力。
- 🥜 補好油脂: 魚油、橄欖油、堅果取代紅肉、奶油。
- ☀️ 補足維生素D、鎂、B12: 曬太陽、多吃深綠蔬菜、魚、蛋。
- 💧 水要夠: 每天 2–3 公升水,幫助代謝發炎物質。
- 🚶 動起來+睡飽一點: 運動與睡眠,是最天然的止痛藥。
💕 聽見身體的聲音
疼痛讓人害怕,但疼痛,也是身體在提醒我們:「我需要被照顧了」。
疼痛不一定要完全消失,但你可以讓它慢慢變得溫柔一點。